1977年,汽车18团奉命西进西藏,这一路,绽放汽车兵的激情和理想

2023-04-17 09:47:05

西进漫曲易国庆

一九七七年四月至一九七八年七月,成都军区56102部队(即汽车十八团)四营十六连,奉军区命令西进西藏,驻扎在拉萨市郊的百定兵站。历时十五个月,全连官兵上下一心,战风雪,淌泥流,涉路险,舍生死,战天斗地其乐无穷;鏖战四百余天,卧冰眠水,争时间,快运输,保军需,为繁荣西藏,巩固国防奉献出青春和年华。

可歌可泣的事迹犹自响彻耳旁,忠诚无悔的精神气贯斗牛。汽车兵的情怀闪耀在雪莽高原,汽车兵的激情和理想,如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开在318川藏线上。

一、"巧"遇泥石流

经雅安,过新沟,蜚声中外的二郎山险道就在眼前,逶蜒数十公里的盘山公路,沟壑幽深,古树苍龙,坡陡弯急,道窄路险,是川藏线的第一险。经过近五、六个小时的艰难行车,车队终于爬上了山顶。稍作休整后,车队继续向泸定方向前行。当驶离山顶不多时,车队骤然依次停了下来。

下车前往探巡,才知前方公路上堆满了大小不一的山石,有的巨石如车头般横挡在路中间,顺着山坡流淌下来的泥土和积水,漫过水沟堆积在公路上。怎么办,坐等养护工人救援施工?但此地离山顶海子坪道班尚远,此况应不知。待援虽可,可整个车队和人员随时处于危险状态之中。代队干部连长黄昭银紧急召开随队干部碰头会,通过实地考察和商议后,临时成立了险情安全观察组,抢险组等。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场排险开路的战斗打响了。七一年仁寿兵七班长戴超华一车当先,一次次用钢丝绳拴住巨石,加大油门倒车拖拉,一车拖不动两车合力将巨石拖移至路边。观察组的同志瞪大双眼,全神灌注监视着险情,不时用哨音提示安全隐患。

公路上人影窜动,激情溢飞。有的合力推石,有的用脸盆挖泥运泥,身上身下沾满了泥浆,有的甚至成了大花脸全然不顾。汗水伴着艰苦的抢险,道路终于被抢出了一条便道。连长黄昭银站在路旁,指挥着车辆安全通过了危险路段。正是"艰难困苦何所惧,英勇无畏汽车兵"。

二、夜宿"水晶宫"

经过几天的行程,车队来到了川藏公路南线的著名小镇--通麦。通麦,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中部,是帕隆藏布江和易贡藏布江的汇流处。植被丰富,气候宜人。由于受亚热带和高寒带气候的影响,大滑坡,大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俗称"死亡地带"。

车队通过通麦大桥后,沿着河谷一路向西。当行驶至一河道路时,被前面数十辆军地车辆堵住了。前往打听,才知前方数公里处,发生了大泥石流,冲毁了一段公路,无法通行。见此情,心里虽有准备,但仍情绪落寂。而我随车实习的车辆,恰好就停在河道上。坐在残留河道的泥石,树枝上,望着星布罗棋的水洼,真是感触万分!

入夜,随队干部徒涉犯险数里,在地方单位的支持下,解决了饥饿问题。匆匆吃罢晚饭,夜已深,喧嚣一天的道路也逐渐沉静下来。由于我实习的车是辆无蓬油灌车,为保障主车助教随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行车安全。一番推让后,驾驶室留给了助教。我在河道里找来一些树枝,架设在车底下,打开随车行李包,铺在树枝上,倒身沉沉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矇眬中好像听到了嘈杂声,睁眼一看,才知车底蹲着助教和同班的几名战友。他们纷纷推揉叫喚着我,我抬身低头一看,这才惊讶的发现昨晚河道水位上涨,水洼里的积水漫流。倒致我铺架的绿色树枝床水漫防雨布,浸湿了衣被,我却因疲劳浑然不觉自知。

呵呵,水漫行郎,梦游"水晶宫",美哉!

三、"又大又白"的鲁郎土豆

鲁郎兵站,座落在群山之中,杉林环抱,绿树成荫。车抵兵站后,立即被"杉香阵阵透鼻过,灵台瞬清倦意消",神情为之一振,一身轻松无比。鲁郎美,美在林丛,更美在兵站官兵的热情服务中。

他们"以站为家,全心服务",受到过境战友们的殊多赞扬。我们到后吃了午饭,拉起了家常,几番下来,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承美情,参观了厨房。吙!好大的菜墩,整整一节近一米长三尺见方的园木耸立在案桌旁,上面布满了密密的刀痕,可见承载了多少兵站官兵的热和情。随着移动,房外一块菜地引起了我的注意。黑色疏松的土壤中,种植了许多土豆。粗壮的藤蔓爬满沟垄地角。

见我兴趣浓浓,陪伴的老兵宛尔一笑:你是不是挺喜欢这里的土豆,我点点头说"是"。他笑着走到菜地边,抓着藤蔓轻轻一拉,顿时几个硕大的,又白又胖的土豆破土而出。

哇,太高兴了。

休整后,继续出发。车出爬山不久,我将车停靠在路边,打开引擎盖,将洗净的大白土豆放在进排气歧管上,行车一段路再翻个。就这样,车达山顶休息时,坐在路边,喝着凉开水,就着香喷喷的大白土豆,那才真叫一个"美"。

四、泪洒尼泮河

一九七八年五月,是进藏执行运输任务第四百天了。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也是全连官兵的悲伤日。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位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失去了一位立身为国,驱车戍边的好战友。

他叫罗清明。

罗清明,一九七一年入伍,四川省仁寿县人。绰号"罗瞎子",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他人小个矮,眼睛总是咪着眼瞧人,久而久之绰号就叫响了。他是我连八班83号车驾驶员,老同志了技术杠杠的。

这一天,他驾车随队执行拉萨至八一地区的运输任务。按惯例车队在行驶一段时间后,都会停靠路边休整。这样一是解除长时驾车疲劳,二是利用休息之机,及时检查和排除机械故障,三是等候掉队车辆。但今天,在清点车辆时总是少了一台车,后经排查才知是罗老兵驾驶的83号车。再延长时段后仍不见到来。带队领导顿觉情况不妙,迅速组织车辆和人员原路返回寻找。

经过搜救人员的仔细寻迹察找,终于在羊尼河畔发现异端。这是一段沿河缓坡路,坡上有一段不太明显的车印逐渐向路外碾压的痕迹,痕迹尽处路面破损。得知情况,代队领导立即兵分两路。一路人员留守车辆和物资;另一路配发干粮和水,沿疑似事发处下游数里两岸和河滩搜索,连续三天人车均无踪迹,只好收兵。

直至第二次再途经此地时,被约三十余里外的西藏农垦人员截拦。据讲,他们在离公路不远的河滩弯流处发现一军人尸体,从身上搜索出一本军人汽车驾驶执照,从而得知生平和所属部队。经报上级后逐派人联系。我们到达后,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引导我们来到了遗体存放处。

怀着无比的崇敬和悲哀,认真做好各种善后事宜。我们的兄弟和战友——罗清明同志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五、我的副班长

唐绍华,是我所在九班的副班长,也是我第二任实习助教。提起唐副班长那是"窗台上掛喇叭,名声在外",就是在他们七一年四川仁寿兵里面,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之所以出名,与其性格和风趣的生活态度有关。"三翘"最具代表性,那三翘呢?一是帽儿翘,他把军帽前上沿用手反复地提压,使其又翘又高;二是嘴儿翘,下巴长而尖,说话时嘴唇上翘;三是"甩尖子皮鞋",他的皮鞋头特尖又长,走起路来迈开八字步,甩尖子就更有特色了。这三翘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也是大家共有的笑点。

他生活多彩,工作也特认真。他所驾驶的95号车,车容整洁,状态良好。说起他的车,可就更为添彩了。那是驻藏后的一九七八年三月,我在95号车上实习。从拉萨出发随队夜宿格桑兵站,我们是下午五点左右到达的。因离休息时间尚早,唐副班长觉得发电机工作不正常,吩咐我将发电机拆下来检查修理。当我从汽车上将发电机拆下交给他后,他先是检查线路连接情况,然后察看发电机组的线路和碳刷工作状况。经检查是碳刷与发电转子线圈磨合接触不良。

故障查出,卸下碳刷进行重新磨合调整。其间我按他的要求做着各种配合,清洗配件,其中就有用汽油清洁发电机转子。因高原行车,几乎都是泥土路,灰尘极大,对汽车机件的损伤很严重。因此,清除灰尘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消洗,调整工作完毕后,最后就是调试了。唐副班长边讲解边连接电源线,然后手拿锣丝改刀进行正、付极合闸试机。

只听"嗡"的一声响,紧接着"呼"的一声,一股火苗从发电机上窜起,"不好。"情急中,唐副班长一把扯掉连接线抱起发电机往右边一丢。刚好,离我泊车点三、四尺外就是一条小水沟。"哎呀"又是一声大叫,一道身影闪过,跳入水沟中的他正抱着湿漉漉的发电机,瞪着责备的双眼,"你怎么清洗的,油还没干你就装上啦"!我的天,怎么是我装…,面对水中的副班长,我无言敢对,只能心中憋着"我寃,我比窦娥还冤",见着仍站在水沟里副班长,心虽有不忿,想到刚才那一叫一跳场面,忍不住想笑。"还笑",哦,我不笑,我忍!急忙跑上前去将他扶上了地面。

还别说,副班长的技术不是盖的。如此惨况的发电机,经他手重新修理后,竟然工作一切正常。

因此事,我虽没外传,但在一人偶尔回想起时,仍禁不住笑意满怀。

哦!我的副班长。

编后语:文中所写的人或事,虽是真人真事,但岁月久远,可能在时间上,事件叙述表达上有偏差。恳请知情者谅解,谢谢!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易国庆:重庆市忠县人,一九七六年入伍,一九八五年十一月退役。曾在成都军区56102部队(即汽车十八团)四营16连任战士,文书,班长。现某央企退休。

作者:易国庆


电商erp系统 https://www.wangdian.cn/seolist/6/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海宁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房产家居、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海宁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