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老兵讲述淮海战役:解放军不要命地冲,我们不打是因为心软了

2023-02-24 23:02:30

海外充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国为时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落下了帷幕。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整个世界都元气大伤,我国国土也饱受摧残,为了让人民得以安居,让国家得以休养,让祖国大好河山得以生息,《双十协定》就此在重庆出炉了。

但在背地里,蒋介石却对内不断残害革命进步人士,对外不断向美国献媚购入各种军机装备。没多久之后,又公开撕毁了《双十协定》,悍然对当时的解放区发动了武力进攻,于是,解放战争就此打响。

整个解放战争持续了近4年的时间,对我军而言历经了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这三个阶段,其中最动人心魄的,自然是具有战争审判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更显得尤为惨烈。

淮海战役是决战阶段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彼时的国军已经颇有些强弩之末的意味,经过了此前的辽沈战役之后,更是对国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国内的形式对国军已经越发不利,而我军却连战连捷,不断解放着我国的土地和人民。

1948年9月,我军已经在济南战役当中大获全胜,而国军开始南逃,我军将领都有“歼敌于长江之北”的想法,此时又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自然不能轻易放过。而国军方面也知道,一旦让我军进逼到了长江,那么南京将直接面临倾覆的危机,因此国军方面也只能孤注一掷,在淮海地区阻击我军的前进步伐。

于是,在1948年11月的时候,淮海战役就这样爆发了。我军方面集结了总计50万人兵力,并且分兵袭敌,以包饺子的战略收拢火力,以围攻歼灭敌军,因此一开始的火力并不算强,而这也让国军方面稍有些麻痹大意。

随着战线不断收拢,我军的火力和进攻节奏也变得愈发密集,国军却反应迟缓,在具体对策之前,就已经被我军连下几城,失去了很多战略要地。而后,国军开始不断增派兵力到前线,双方都十分重视这次战役,将此战当成最后一战来打,致使双方的兵力都快速集结增多,最终变成了决战阶段中国最大的战役。

根据统计,国军方面总共出兵达到了80万人之多,此外还出动了近3000次飞机。而我军总计出兵60万人,虽然兵力和装备上都不敌国军,但在战斗意志、战术能力和战争水平上都要远远强于国军。

因此,最终的战果也是我军大获全胜。我军伤亡总计13.6万多人,而国军伤亡人数却达到了23万人,另有32万多人被俘虏改编。也就是基于这个统计结果,就曾经有国军老兵说:淮海战役上,我们不是打不过,只是看着解放军不要命地往前冲,他们心软了而已。

将国军的失败归结于国军士兵的心软,这个说法显然是无法服众的。首先,我军不管是一开始的防御还是后来的决战阶段,从来都是悍不畏死地往前冲,为的就是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在淮海战役之前,在我军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时,没有国军说对不顾生死直冲而来的解放军心软,当我军开始反攻的时候,没有说对我军心软,偏偏在淮海战役上说对我军士兵心软,显然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从战役经过来看,国军失败是必然的。首先,国军的战术十分落后,在战争中的各种反应都十分迟缓,无法立即形成对应之策,每每失去先机。

此外领导战争的各方将领互相制衡掣肘,大多数人为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虽然有80万大军,但实际却各自为战,因而被我军各个击破。

而且国军对待百姓,也不像我军一样秋毫无犯,而是横征暴敛,极尽压迫,失去了民心。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国军尽皆失去,而这,才是国军真正失败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海宁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房产家居、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海宁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