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房产家居、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12-27 06:45:02
今年是“九二共识”30周年,7月26日“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为何说“九二共识”是求同存异的典范?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政治智慧?直新闻采访多位两岸学者及“九二共识”达成亲历者,深度讲述“九二共识”如何增进两岸民众福祉。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
7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再次为两岸关系指明前进方向。座谈会上,汪洋指出,30年前,两岸中国人选择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其核心要义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就说,“九二共识”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一个国家的内部关系,不是国际关系,更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两岸中国人处理复杂敏感政治分歧的中华智慧。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祝捷也告诉直新闻,过去30年两岸关系的实践表明,“九二共识”获得尊重和保障,两岸和平就有希望,两岸民众就能从中获得实际利益。大陆举行“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在此明确表明中国大陆在坚定立场和维护“九二共识”的信心和信念是没有变的。
海南大学教授、两岸关系学者傅崐成指出,“九二共识”30年来,对于两岸关系发挥的功效实在是非常深远的。过去30年之间,两岸之间无论是民众,还是各级政府之间的交流互动是非常频繁的,“九二共识”让两岸的中国人有了真正深入相互了解的机会。如果没有“九二共识”,不客气地说,两岸的安全都是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局面之下。
“九二共识”它不是一个名词符号,不是文字游戏。它体现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和事实,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研究中心主任谢郁解读,“九二共识”既尊重历史,也尊重了两岸的政治现实。从1949年到今天,海峡两岸虽然还没有最后完成统一,但并不意味着主权的分裂。未来两岸的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的再造,只是结束这种政治对立。所以从1949年到今天,海峡两岸的法律架构和一些相关的规定,都是符合“九二共识”所表明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原则。
在“九二共识”30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台湾知名学者邵宗海用两个词形容了“九二共识”的意义。其中第一个是“憧憬”,这是对过去而言,当年“九二共识”的达成,让广大台湾同胞憧憬未来是和平的,也使得更多人相信两岸之间是不会有任何战争的冲突。第二个词是“期许”,这是对未来而言,邵先生希望未来两岸彼此之间能够和平相处,给两岸的同胞,特别是两岸年轻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许。
情真意切 汪洋呼吁广大台胞“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在“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上,汪洋重申,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民主协商。同时他还呼吁广大台胞:要深刻认识统一有好处、“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的道理,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引发了两岸普遍的情感共鸣。去年12月,已是81岁高龄的新党创始人郁慕明在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上登台讲话,谈及个人与母亲分隔两地长达20年的经历及对两岸的深厚情感,就一度哽咽8秒。
这一点,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张麟征女士深有感受。她告诉直新闻,一直以来,两岸文字相通,语言相通,历史共通,文化共通,如果不是挑拨刻意、扭曲的话,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是可以恢复和建立起来的。在祖国崛起的时候,台湾同胞应该同样为祖国崛起而感到骄傲。
“九二共识”促成两岸领导人互动 也是和平基石
2015年,两岸领导人在在新加坡实现了会晤,这是两岸领导人首次直接交流沟通,让两岸的交流互动达到一个新高度。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项目联席主任孙哲和直新闻分享了他和“九二共识”的故事。根据孙哲回忆,在两岸领导人会晤的前一天,当时他正好在台北见了马英九先生。当时他跟马英九先生开玩笑说,“你握的下一双大陆人的手就是我们习主席的手”,然后马英九哈哈大笑。正是这样愉快轻松的氛围,让大家对两岸关系充满希望,当然,大家都明白“九二共识”一直以来都是两岸互动的基石。
其实马英九就曾多次肯定“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两岸中国人是不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统一,关键就在“九二共识”。他在回忆录中也专列一章回顾了“习马会”,认为两位领导人一起确认“九二共识”为两岸的共同政治基础,这点非常重要。在后来“习马会”纪念活动中,就有台媒呼吁:勿忘“习马会”历史定位,勿丢 “九二共识”互信基础。
专访邱进益:我奉命筹划汪辜会谈 意义重大不能搞砸
回顾历史,“九二共识”到底是如何在两岸间不断酝酿,最后形成了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直新闻在台北专访了“九二共识”协商的亲历者——前海基会秘书长邱进益。两岸前辈们的智慧与勇气,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3年4月,台湾海基会前秘书长的邱进益来到北京,与时任大陆海协会唐树备常务副会长进行了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根据邱老回忆,当时他奉命到台湾海基会出任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筹划汪辜会谈,其中包括谈什么、哪些人谈、谈什么问题、谈了以后怎么办等事无巨细。因为这是两岸好不容易经过官方授权的一个高层次谈判,当时的邱老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因为如果把它搞砸掉了,以后两岸关系该如何发展。
1993年4月27日,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以及18位两岸代表,缓缓步入会谈会场。两位老先生隔着会议桌、面带微笑,向对方郑重地伸出了右手,紧紧地握在一块。他们的手刚放开,现场的两百多名记者就喊起来:再握一次,再握一次。这样热烈的氛围,邱老至今记忆犹新。根据邱老回忆,当时全场200多个记者,对着双方代表团要求握手,为了能让全场的记者都拍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两个团长来来回回握了四次手才坐下来。
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汪道涵先生在宴请菜单上写道:“佳肴佳会,手足之情”。辜振甫先生则在同一张菜单上回应:“但知春意发,谁识岁寒心”。
亲自筹划了汪辜会谈的邱进益时隔三十年后感慨,这次会谈不论媒体还是民众,都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功的会谈,这为两岸之间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桥梁。汪辜会谈的意义就是使得两岸关系从之前的对抗,走入一个和平、和谈、和解的新时代。
台湾视频博主“高雄历史哥”批蔡当局污名化“九二共识”
但是民进党当局却一意孤行,开历史倒车。2019年,为了选举的需要,民进党把“九二共识”和“一国两制”等同起来。今年4月,台陆委会更声称,“1992年两岸会谈最终未达成任何共识”。但事实是,一直以来,大陆对“九二共识”的解释一以贯之,从未改变,民进党当局这一操作背后的政治图谋,部分岛内民众早已看破。
台湾知名视频博主“高雄历史哥”李易修接受直新闻专访时就表示,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是因为长期以来,民进党是有所谓的“台独党纲”跟“台独”的追求,在不能达成所谓的“法理台独”之前,“九二共识”必然是成为“台独”很大的一个障碍。
而现在在岛内,为什么一般老百姓很难理解“九二共识”?李易修说是因为从民进党执政以来,一直都在刻意淡化 “九二共识”,课本上根本看不到“九二共识”涵义的阐释。再搭配绿营媒体不断炒作现在所谓中美对抗当中这种激烈的氛围,并且用浅显粗暴的语言“洗脑”台湾民众,岛内民众自然无法得知“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也不知道两岸同胞可以真真切切地从中受益。而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逻辑是因为蔡英文深谙喊口号是最快的。
对此,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祝捷特别提到,民进党过去的几张“神主牌”,像所谓的环保议题、反核议题现在看来都是一个幌子。那么民进党现在要怎么在台湾巩固它的基本盘?所以蔡英文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会把“台独”这个话题作为岛内最主要的一个政治议题去进行炒作,来换取它所的选票利益和政治势力。这也是蔡英文为什么要一再去否定歪曲污名化“九二共识”。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指出,希望岛内的政党政治人物,能够尊重历史事实,坚定信念和立场,坚守初心和民族情感,团结和带领台湾同胞支持和维护“九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