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房产家居、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10-17 11:07:02
导语
今年以来,美联储的一次又一次加息,似乎是为了遏制疫情及俄乌战争带来的国内高通胀。
但一轮轮加息背后对全球经济的收割,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其不可告人之心,毕竟有节奏的放水和收紧,太似在编织一张精心的网。
那么美国加息背后到底有何目的,今天我们就来窥探一下。
美国镰刀
2022年以来的美国加息周期,各国(地区)政府在强势美元、资本外流的背景下,纷纷展开自救:
由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港币作为美元的影子货币,为确保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低位,实现完全自由的兑换货币,香港不得不完全丧失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所以即使面临经济衰退、楼市暴跌,但也得紧跟着美联储加息步伐,让岌岌可危的香港经济变得雪上加霜,否则一旦导致资本外流、外汇储备耗尽,香港的联系汇率也就不保了。
而韩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需要维持稳定的货币,但本国又不愿放弃其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只能在两者之间权衡,一边加息一边严格控制货币贬值程度。但最终取得何种效果,还是得取决于韩国国内经济和通胀水平。如果美元一直强势,就会使得韩国国内经济低增长和高通胀,就像1998年一样,国内银行破产、外汇储备耗尽。
日本也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由于其政府不愿意(不能)放弃负利率政策,因此只能选择放任货币贬值。但货币贬值终有限度,一旦跌破界限,它也会选择外汇干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日本的经济规模来看,一旦日元崩盘,其后果不会小于美元崩盘。
土耳其里拉既可以自由兑换,其政府又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因此政府选择了“逆向降息的操作”,结果就是土耳其里拉大幅贬值,通胀率高到80%。
但是,一切国内经济状况较为坚挺的国家,在这轮美国加息收割中,压力就小了很多:
印度由于其经济增速强劲,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大,即使紧随美元加息也行。卢比总体保持稳定,未来全球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印度就成了真正的避风港,这也提升了印度卢比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而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的独立货币政策,美国加息,我们根据具体经济形势选择降息,同时又要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健——稳定外资,这就导致严格的外汇管制。
为什么“美国胖了,我们得跟着吃垃圾食品;美国瘦了,我们得跟着吃减肥药”。
因为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货币,既要求有强大的信用保证、又要求量大、稳健、能自由兑换,还要求绝大部分国家都能接受,几个条件综合下来,美元成了市场的最终选择。但把一个国家货币当做国际贸易货币,就天然存在一个问题——该国货币政策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冲突。
国际贸易中需求的货币量会伴随着国家贸易规模而变化,国际贸易一直上升,就需要更多的货币,国际贸易量下降,则需求的货币就会下降。
2020年初,美国遭受疫情,大幅放水,这些放出来得水自然而然流到了国外。但国际贸易规模稳定,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美元,因此美元的资本套利,导致其他国家货币不够,其他国家不得不超发货币。
到了今年,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胀和极高的就业,美联储又开始大幅紧缩,通过加息收回美元流动性,因此之前兑换成其他货币的资本纷纷兑换成美元。这样导致各国本币过剩,其央行不得不加息收回流动性,但现实的经济状况并不一定能承受加息带来的后果,因此使得全球经济都被严重的收割一轮。
那么美元就如此无耻的,挥霍着大刀向全球收割吗?
其实不然,这也是向美国阵痛经济的刮骨疗伤。
美国手术刀
美国8月8.3%的CPI,敲碎了大家通胀见顶的梦。美国劳动市场保持紧俏,低失业率,使得大家大幅调整加息预期,这一定不是最后一个75%。
持续性的通胀不仅仅是由于战争及疫情后的创伤,还有美国经济自身的问题——生产组织的失衡。
具体来看,将市场上的企业划分为两类,一类正常企业——高产出,一类非正常企业——低产出。当市场上都是正常企业时,企业的产出和工人需求是匹配的。而当市场上大量充斥着非正常企业,就会造成这样一种假象:企业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市场整体产出低下,最终导致市场呈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虚幻,进而造成大量白拿钱吃干饭的人买不到货物,从而物价开始上涨,当白拿钱吃干饭的人越来越多,通货就持续上涨,从而导致整个生产组织是失衡的。
既然造成持续通胀的根源是生产组织失衡,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让这部分人失业。但加息这个手段没那么精准,就可能导致非正常企业破产的同时正常企业也出现破产。
因此,加息其实是美国经济的刮骨疗伤,不得已之举,只是在治疗自己的同时收割了全世界。
这也国际货币的殊荣吧。
结论
生产组织失衡导致持续通胀;持续大幅加息是矫正生产组织失衡的一种办法。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加息收割全球市场只是其矫正生产组织失衡的成本被别的国家一起承担了。
(文章来源:红塔期货)
文章来源:红塔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