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扁担村:告别“穷扁担” 走出特色全面小康路

2020-11-15 04:50:02

私人影视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因村中有一条像扁担一样贯穿东西六塘河的扁担河而得名。该村地处淮、连、宿三市交界,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区位偏、地势洼、交通差,一度是名声在外的“穷扁担”。

  走进扁担村,党群服务中心门楼上“扁担挑重担”宣传标语格外醒目。要发展经济,更要绿色发展,近年来扁担村从产业、生态、文化、治理角度联动发力,突出打好民主聚民、发展富民、文化兴民、设施惠民、服务便民等多套“组合拳”,走出了一条富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2019年不仅成功甩掉省定经济薄弱村这顶“穷帽子”,更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名单。

  从村民多贫困到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扁担村2019年底实现全面脱贫

  “过去,我们村的土路坑洼狭窄,”隔断“了与外界联系。”扁担村村民告诉记者,一到雨季整个村水路难分、泥泞不堪,机动车“难进难出”,锁住了“出路”“财路”。集体资源难以变成集体资产,集体资产难以变成资金,村民靠“一亩三分地”,等待的只有贫困。稍微有点能耐的常年外出打工,就这样,扁担村进入了衰败的恶性循环,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

  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94户365人,平均每5、6户就有一户为贫困户。未改变此现象,近年来,扁担村从“要致富先修路”破题,251乡道贯穿全村,主次干道全部实现亮化、硬化,整个村庄实现处处泥水路到循环水泥路转变。抓住农业发展根本,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及稻虾养殖、瓜蒌种植、蚕桑种养等特色产业,全村土地规模种植2000亩,占比达85%,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及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让村民看到了“前景”,也有了“钱景”。目前全村建立4个农业合作社,留守村民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以到大户领办合作社务工,有些还翻新房屋搞了农家乐、卖起土特产,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1.86万元增加到2019年25.2万元,顺利脱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8600元左右,到2019年底的超2万元,年增长超23.5%。

  从环境脏乱差到特色田园乡村

  从社会风气差到成为民主法治示范村

  经济差,村里环境也差。“以前扁担村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布局杂乱、村舍破败、基础设施落后,是典型的脏乱差。”扁担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年,扁担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整体规划提升基础设施,改造535户无害化厕所,拆除破败屋舍、闲置畜禽舍200余处,疏浚河道土方1万余方,提升176户农居外立面,完成道路绿化亮化和核心区污水的收集处理,安装路灯176盏,建立“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垃圾管理模式,整个村庄焕然一新。不仅把环境做“亮、美”,还把生态做“优、特”,充分发挥村“草林田河”生态优势,推进生态修复、植树造林,以生态环境优势做起乡村旅游文章。先后在2017和2018年获批为涟水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

  作为曾经“被遗忘的落后村”,物质没跟上,精神也贫乏。过去,村民闲暇乐趣就在电视机前、牌场上,矛盾易发、无所事事,人情往来重、大操大办多,到县级以上政府上访的不少,是重点信访村、“问题”村。村内无图书室、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村“两委”连办公场所也没有。近年来,扁担村新建116平方米村史馆,建成了占地800平方米包含21个功能室的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汇演、科普教育、法治宣传等全面开展起来,村民接上了“城市人”生活,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精神。村里先后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淮安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等称号。

(文章来源:封面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海宁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房产家居、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海宁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